2022 3 月 17 By 轻松上网高手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pexels

文/TenMax Tobey

We are social 与 KEPIOS 携手合作,每年初皆会发布一份详尽的数位报告,针对全球各国的数位使用情形,进行全面的数据调查与分析。最新一期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报告,已在 2 月 15 日出炉;TenMax 精心整理 8 大重点项目,陪伴数位人装备客观的洞察,规划眼前的下一个步伐,一起来看看吧:

Image Source:DATAREPORTAL,《Digital 2022: Taiwan》。

一、台湾数位使用概况:网路用户占 9 成、网速提升 32%

截至 1 月,台湾网路使用者数量已经来到 2,172 万人,相当於全台九成人口;此一数字,相较於 2021 年的 2,145 万,增加了将近 30 万人(+1.3%)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的成长幅度相较於 2020、2021 的 …

2022 2 月 07 By astrill可以几个人一起用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Padai – 自己的作品,CC BY-SA 4.0

文/Dr. J

●当大家都老了—导致劳保破产化的人口结构

小毛五代同堂共计200人,30年前大多数都是青壮年,大家一起赚钱,整个家族都存了很多家族基金,并承诺家族成员退休後,就可以领取家族基金所给付的老人年金过生活。

经过了40年後,大家都逐渐老了,有些比较老的开始先领取年金,可是大家过於努力工作,下一代的人数变少,每退休两人,只有一个人上来工作赚钱,使得赚钱後缴给家族基金的钱变少了,随着退休的人愈来愈多而且活得很长,领的人变多,开始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,家族基金开始变少,还好这几年累积的家族基金还不少,虽然吃老本但还没破产,可是随着领的人快速大幅度增加,收支落差愈来愈大,预估6年後就没钱了,到时候该怎麽办呢?

●一年提拨200亿元,够吗?

如同小毛的家族一样,劳工保险基金也有一样的问题。

因近3年政府拨补快要破产的劳工保险基金720亿,以及劳工保险基金的投资效益还不错,每3年精算一次并公布之「2021年劳保普通事故财务精算报告」(以下简称精算报告)显示劳工保险基金破产延後至2028年,比上一次预估时间延後2年。

很多人不知道劳工保险基金的状况,本文将以白话文搭配图表的方式来解说现况。首先,第一个问题是政府为何要拨补劳工保险基金?答案很简单,劳工保险基金收入不足以支应支出金额,依据精算报告第50页所示资料画出的图表如下:

2021年,劳工保险基金金额还有成长,但实际上收入已经不敷出,主要是因为政府拨补与投资收益;但是,投资不一定年年赚钱,拨补也跟不上收入与支出差额逐年转负的速度;依据精算报告第50页的资料,将在2024年收支差额高达负1,300亿元,2028年掏空剩下的7,000余亿元基金,2041年变成负8兆多元的负债,2070年暴增到负71兆的负债。

目前政府负债约6兆余元,未来光是劳工保险基金破产就可达负71兆的负债,劳工保险基金的问题,早已不是每年拨补个200、300亿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;政府拨补机制,说难听一点只是拖延问题,看着劳动部年金改革网站的最新进度,还停留在2022…对不起打错了,是2021年1月,就让人万般感慨,军公教退休机制改革果断迅速,但面对劳工保险机制的改革却缓慢龟速…

Image Source:劳动部

●结论:政府到底做了什麽?该做什麽?

政府对於几个重要议题似乎没有明显的改革进度,像是少子化办公室於2017年停摆,已回归行政院人口政策下的「完善生养环境方案」;时至今日,去(2021)年仅剩下15.3万出生人数,而且今(2022)年可能不及14万人,相较於1980年代每年40万人的高峰,仅剩下35%,生育率最後一名,政府的策略到底是什麽?

上个月笔者写了一篇《不顾趋势、鸡肋凑数的「长照柑仔店」?失能的是老人,还是我们的长照政策》,评论广设「长照柑仔店」的政策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撑,忽略了我国未来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不足的窘境,更严重的是此一政策为了创造绩效,笔者实地走访附近的两个「柑仔店」,根本只是里长、社福团体就可以举办的普通老人聚会活动,看似满满的成果,但都是空的,当初为了照顾失智喘息服务之原始目的已不复存在,沦为每年百万预算撒在大海中消逝不见。

本月这一篇分析的劳工保险基金破产问题,依据精算报告与一些公开资料所示,还是让人摇头叹息,柿子软的军公教问题立马解决;现在愿意公开谈论此一问题的人士也很少了,笔者算是蚍蜉撼树,只能写篇文章唤醒人们的重视。

实际上,劳工保险基金的问题并没有多特别,解决方案就是「多缴、少领、延後领」,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没有进度,看着政府拨补劳工保险基金来拖延问题的爆发时间,年轻人看起来都领不到,还在拿大家的钱来掩饰问题,让人怀疑延後至2028年破产,也不过就是把烫手山芋丢给下一任总统解决。

少子化因应政策看不到、老人照顾表面化、劳工保险年金即将破产化,我们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呢?

2022 2 月 06 By astrill是什么软件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文/Dr.J

「小资族,如何早早退休?」

●台湾家户年储蓄统计,中位数仅14.4万元

现在大多数人的困境是存下来的钱少,也就是说可以投资的本金都不大,如果你家里的储蓄金额超过29.5万元,大概就超过70%的人,请参考109年家庭收支调查结果。

▲图1:家户年平均储蓄 五等分位组

如上图1,第三所得组的平均数,也就是说中位数大概就是14.4万元,如果以4%的投资效益来说,赚来的钱不断再次投入,参考下图2蓝线的部分,经过了30年,资产累积才来到了839万元。

▲图2:资产累积曲线-以每年投资报酬率4%、8%比较

839万元,投资30年的速度,感觉上确实是慢了一点,对於一位22岁投入职场,现在已经52岁,已经要准备退休阶段的第二人生,这样子的金额确实是少了一些。

●如何让三十年後累积资产,从839万元变成1,761万元?

如前所述,4%的投资报酬率,对於一般家庭来说,30年所能累积的资产839万元是很少的数字;再加上许多偶发性支出,像是上有高堂老母、下有嗷嗷待哺,房子不断涨价、万物不断通膨,839万元并不是很靠谱的退休金。

有没有办法改变呢?

也不难,让我们先介绍一下滚雪球投资法的概念,其中牵涉到三个重要的因素(如图3):

1.本金大小:如同雪球一样,雪球愈大,滚动一段时间後,将会有更多的雪沾黏其上。

2.时间长短:以目前工作到退休年龄来规划,大概有30~40年的时间。

3.报酬率:如同三角形的夹角大小,愈大代表报酬率愈高,但也伴随着风险更高。

▲图3:滚雪球理论

依据统计资料,一个家庭大约可以存14.4万元的储蓄金额,假设以此为计算标准,其次是时间,大家退休的时间都差不多,大概是30~40年,剩下可以改变的只有投资报酬率。

如图2,只要把投资报酬率提高到8%,就可以将30年後累积的资产,从839万元拉高到1,761万元。本来只可以在八里国内旅游的退休人生,现在可以提升为每年可以飞到峇里岛国外旅游的开心生活。

●提高投资报酬率的同时,如何降低风险?

接下来的问题是本金少的投资人,要如何投资才可以达到8%或更高报酬率?

一般来说,笔者建议采取比较密集的中短期操作,透过有效率与精准的价差操作,让自己的资本可以快速膨胀,譬如说40元买进长荣(2603),然後200元卖掉,买个10张,成本30万元,短期就可以获利170万元。

▲图4:长荣股价走势图

如上图4,40元买进10张,需要资金40万元;依据图2,存3年才能存到40万元的资金,但是只要抓准机会,当个「航海王」,花了8个月不到的时间,就能赚到170万元。如果投资成果真能这样理想,抓对几次投资契机,就可以顺利累积退休资产,别说峇里岛了,年年飞往巴黎都不是难事。

只可惜事与愿违,大多数投资人却喜欢在市场情绪最热的高点买进(如图5),却会在低点恐慌处卖出,或者九次小赚一次大赔吐出,手中资金再次归零,甚至於有些融资还负债累累,累积资产又要重新开始;即便是有钱的上市柜公司皇翔,今年8月以来,买卖货柜三雄也赔了1.18亿元(注1)。

注1.皇翔8月来处分货柜三雄 合计损失1.18亿元,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52/5876824。

▲图5:追高杀低示意图(以长荣股价为例)

●结论

我个人认为以人性而言,喜欢追高杀低,如果想要透过提高投资报酬率、增加操作频率让资金加速累积,就必须要先了解大脑的缺失,了解到自己容易被市场情绪所影响,并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,反人性操作,才能立於不败之地。

其次,个人建议操作要有依据,透过深化研究提高自己的胜率,才能不会莫名其妙地就输在市场这个残酷的「鱿鱼游戏」,成为贡献资本家的可怜投资输家。

2022 1 月 31 By 怎么用astrill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Lootex

文/东东(吴东轩)

「你怎麽看 NFT?你对 NFT 有什麽想法?」

这系列写到第五篇,来回答另外一个我也很常被问的问题。

NFT 有多热?看这张图就知道了~

Image Source:google trends

2017 的时候币圈主要是靠 ICO 热潮拉出一波大多头,然後在 2018 的一月见到高点後就低迷了两年多。而目前 NFT 的搜寻热度已经超越当年的 ICO。

似乎每天都有新的 NFT 爆富的故事。

但 NFT 到底是什麽?真的有实际用途吗?或只是又一个疯狂炒作的现代郁金香?

开始回答前先问个问题:

假设有一个香奈儿包超 A 货,跟官方正品同制造商,完全一模一样,什麽五金、皮革、缝线通通一样 (就同制造商),唯一差别只在於这个包没有官方授权,就只差在那个官方雷标。

请问这个超 A 货跟官方正品到底有没有差别?

如果你觉得没差,那可能真的会比较难认同 NFT 的价值。那如果你的答案是有差,下一个问题是:

在可以右键复制贴上的数位世界里面,怎麽分辨数位档案的正品跟复制品?…

2022 1 月 12 By 轻松上网高手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Ethereum

文/张凯君

DeFi可说是近来加密货币领域最热门的关键字之一,也是在公有区块链上,开发出来的金融应用程式。相较於传统金融服务,DeFi有透明灵活的特性;但随着DeFi的进展,也会不断出现法律与监管议题的新挑战,不可不慎。

去中心化金融(Decentralized Finance, DeFi)问世迄今时日尚短,目前恐怕还找不到精确的定义。比较笼统的说法,是泛指所有在区块链上执行的金融服务。这些金融服务包括存贷、保险、资产交易等,且随时间展延而种类越趋多元,共同特点是:理论上不存在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角色,一切服务流程都凭藉电脑程式码控管。DeFi存活在传统金融体系的平行宇宙,整个DeFi生态圈构成了没有金融机构的金融业。

区块链+智能合约 如虎添翼

话说从头,DeFi最早的星星之火,是由身世成谜的中本聪(Satoshi Nakamoto)点燃的。2009刚开年,金融风暴余威犹存,中本聪一手打造的比特币区块链就在春寒料峭中开始运行。这是第一个DeFi的典型案例,首次达成去中心化架构下「价值」的安全交换,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支付工具,连没有银行帐户的人都可以使用。

2014年,对区块链满怀梦想与热情、年方弱冠的加拿大籍俄裔青年布特林(Vitalik Buterin)站上中本聪的肩膀。他依据自己前一年撰拟的白皮书,在一群同好的合作支持下创立「以太坊」(Etherum),并且利用也许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「初次代币发行」(ICO)筹措到发展资金。ICO本身就具有去中心化金融的特质,因为过去新创企业要募集资金,只能依赖创投公司,一般人对新创企业则苦无投资管道,现在ICO却能让基於区块链的科技新创业者直接与投资大众对接。

以太坊与比特币区块链两者间最容易辨识的差异之一,就是以太坊可部署智能合约(Smart Contract),而比特币区块链没有这个功能。智能合约是一组电脑化的交易协议,也就是由程式码以各种条件判断陈述,直接控制数位资产或业务流程,指示机器在不同情况发生时给予恰当的反应。智能合约概念的提出时间甚早,可以追溯到1994年,也就是布特林出生的那一年,只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。沉寂20年後人们才意识到,区块链搭配智能合约可谓如虎添翼,相得益彰。因为智能合约就是储存於区块链的应用程式,可让区块链上自动执行的交易种类更为多样,交易过程更为透明;而合约程式储存於区块链,难以窜改,亦可有效提升交易信任度。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略去金融中介机构 效率更高

有些人称呼以太坊为「比特币2.0」,但布特林心中勾勒的想望远不止此,他的目标是让以太坊成为一部「世界电脑」。具体而言,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平台,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,开发各种类型不限功能的应用程式,创建新产品。而且为了利於用户与应用程式的互动,以太坊特地将某些常见的使用案例(Use Cases)加以标准化。例如ERC-20,也就是「代币标准」,任何开发者想在以太坊上部署代币时,都能直接将ERC-20当成模板。具备如此优渥的开发环境,以太坊自然成为开展DeFi的应许之地。

相较於传统金融服务,DeFi有什麽特别的吸引力呢?略去金融中介机构的做法,原则上会使交易费用更低,效率更高。以存贷为例,存款者可以在帐户中存入加密货币并赚取利息,但利率可能是传统银行的数倍到数十倍。当然如此高收益伴随潜藏的代价,例如DeFi的帐户不会有存款保险,应用程式也不会保留存款准备金,存款人有可能因网路攻击、极端市场条件或其他营运、技术方面的失误而蒙受损失。

这里有一个着名的案例。Slock.it是以太坊起步之初颇受瞩目的一个专案,这个专案在筹资时尝试了不同的做法:建立一个分散式自治组织(或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(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, DAO),名称就叫The DAO,并发行DAO代币,用来换取以太币。DAO代币持有者可以针对换得的以太币如何使用来提案(例如原本的专案Slock.it就是众多提案之一),并享有投票权与所有权,权利按每人持有的代币比例而定。如果有人不同意某个被通过的提案,他有权撤回属於自己的资金,方法是启动「分割」(Split)功能,创立一个新的「子」DAO,把自己有权动用的以太币都移进去。在这种运作方式下,The DAO就像一个去中心化的创投基金,注资、红利及分配全由智能合约处理。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法律与监管议题 层出不穷

2016年5月,为期4周的ICO募得1,200万枚以太币,当时价值相当於1.5亿美元,事情看来相当顺利。不料,接下来还没撑满1个月,就在6月17日,身分不明的参与者逮到了智能合约程式码的漏洞并发起攻击。这个漏洞存在於分割DAO的程式码中,有「递回呼叫」的问题:用户可反覆呼叫合约,呼叫结束前帐户余额不会更新。於是攻击者藉由与智能合约的互动不断抽取资金,被阻止时已转出价值5,500万美元的以太币。注意到攻击者并没有窜改智能合约(事实上他也办不到),而是利用合约程式本身不够周延来攫取不当利益。这起事件除了显示无论电脑科技如何进步,终究改变不了人性的贪婪之外,也提醒我们,随着DeFi的进展,会不断出现法律与监管议题的新挑战。

除了上述的顾虑外,承担DeFi体系中交易媒介、计价单位与价值储存功能的是加密货币,因而加密货币的币值波动剧烈形成另一个隐忧,这恰好就是稳定币(Stablecoin)登场的时机。稳定币是币值锚定稳定资产(例如美元)价格的加密货币,目前钉住美元的稳定币中,流通量最高的是Tether币(USDT),由民间机构Tether Limited发行。为了让Tether币与美元维持1:1的兑换关系,每发行1元Tether币,必须有1美元等值的储备资金加以支撑。Tether币建立在Omni Layer平台,这个平台又架构於比特币区块链上。不过Tether币是中心化的加密货币,未来也没有打算去中心化的迹象,而且Tether币背後是否真有足额准备也不时受到质疑。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透明度与重组创造 令人激赏

2022 1 月 10 By astrill可以几个人一起用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flickr/修叶 CC BY 2.0

文/Howie Su

新创募资火热,交易件数与金额大有斩获

自疫情发生的18个月以来,全球创投在证明其营运韧性同时,也替投资人带来可观回报:单就在美国上市的新创而言,创投为其出资人带来5,100亿美元的出场价值。而在2021年第三季,全球新创交易笔数高达3,518笔,交易金额达820亿美元,其中,早期的天使轮与种子轮资金投资金额大有成长。而投资人类别也呈现多元化,如共同基金、私募基金、国家主权基金、家族办公室等另类投资人(alternative investor)也加入新创投资行列。当然,从地理区域别来看,北美依旧是新创与创投最活跃的地方,但许多投资人开始将目光投往东南亚市场,究竟他们看到了什麽机会?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2022年东南亚:平台新创为主,深度科技崛起

与金融科技崛起的背景类似,东南亚受惠於网路经济的崛起,许多消费者以手机等行动装置来个弯道超车,具备强大行动装置操作能力,加上东南亚人口丰沛、享乐主义的生活价值观等要素,使SaaS服务成为东南亚业者的主要运作模式,也带动一波平台式新创崛起。如果以独角兽的数量来看,新加坡的独角兽数量为该区域领先者,如SEA、Lazada、Grab、HyalRoute、Trax、PatSnap;其次为印尼的Traveloka、Go-Jek、Bukalapak,清一色皆是平台型新创,共通点为杠杆资料科技的威力,串连消费、交通、金融服务、电商等功能融入消费者的生活。

Image Source:FB/Gojek Indonesia

除消费者为导向到平台型新创外,特别的是,在ESG浪潮下,东南亚也开始出现深度科技为主的新创。所谓深度科技即以科技为媒介,解决社会,乃至国家的问题,如粮食、环境、教育等。举最近种子轮募得50万美元的新加坡新创Waste Labs而言,该新创创立於2020年,主要业务为运用演算法与AI平台衡量资源浪费程度并进行资源配置优化。

Image Source:youtube/Waste Labs

仅仅不到一年时间,Waste Labs已与香港、新加坡、伦敦、澳洲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,减少塑胶、食物、纸板、电子废弃物浪费问题。该新创获选国际人才投资者Entrepreneur First的「新加坡九家全球深度科技新创」,其他业者包含Allozymes、Bioponics、Cocoon、DiviGas、InPact、Origin Health、Surge Analytics、Venture L等,这些新创都善用资料分析技术解决重大问题。虽然当前各种数位技术依旧主导新创题材,但在2050年减碳趋势下,低碳与减碳新创将有很大机会获得投资人关注。

20大投资者出炉,仍看好AI未来应用

在投资者部分,除传统新创外,与欧美业态不同的是,东南亚的投资人有许多是企业创投或是国家投资机构。其中以新加坡为主力,如Wavemaker Partners、Antler、SGInnovate、SEEDS Capital、Surge、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、EDBI invests等,看好AI在未来五年为应用爆发期,这些投资机构大力部署东南亚新创。同时,马来西亚与印尼在近三年创业热潮与政策支持下,许多家族办公室投资单位与企业也纷纷布局AI新创领域。而除了东南亚当地外,美欧日业者如红杉资本、软银愿景基金、500 Startup等,越来越多投资人将目光投向这个新兴经济体。

由於东南亚的新创以软体应用服务与平台为主轴,变现能力较底层技术快上许多,这也是投资人愿意将资金倒入该市场的原因。同时,疫情加速数位应用以光速前进,庞大的数位缺口衍生出巨大市场商机,吸引许多年轻人投入创业,硬科学和应用工程新创也逐渐崭露头角。值得一提的是,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纷纷端出各种数位政策扶植产业转型,使得资讯软体业者、垂直领域新创突然站在风口上,加上地区与国际资本协助,未来东南亚新创应可成为极具爆发性之市场。

2022 1 月 10 By 轻松上网高手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文/洪偲瑀

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25日公布的9月景气动向调查指出,营建业随着八月以来国内防疫警戒降至二级,相关限制逐渐松绑,赏屋人数回升显着,配合低利环境及资金潮持续,有利购屋需求增长,九月六都建物其买卖、移转件数相较八月大幅提升27.7%;疫情趋缓也令房建投资复苏,建商「先建後售」加大新建住宅开工规模的作法,加上各大型厂办接续动工,使整厂投资金额再拉抬,是故营建业普遍看好未来半年景气。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根据台经院模型试算,九月营建业营业气候测验点为 110.82点,较八月107.04点上升3.78点,且已呈连续三个月上扬之态势。

同时,不动产仲介业方面,五大业者九月交易量相较八月普遍上升1~13%,同样为连续三个月之上扬。台经院认为,房市多头架构依旧稳固,短期间房市量小增、价位居高不下,将成未来市场常态。

2022 1 月 10 By astrill是什么软件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文/TenMax Tobey

苹果於 iOS 14(与其後版本)所加入的隐私新政策「APP 追踪透明度(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,简称 ATT)」,於今年 4 月 26 日正式上线,实施至今正好满半年。这项新政,开启了用户隐私保护的新篇章,与此同时,也打击了应用程式商广告投放与效益衡量的能力——其中,社群巨头 Facebook 首当其冲。为此,Facebook 积极备战,也在这半年间陆续更新应对策略,以维持广告业务的稳定与永续。本篇文章,TenMax将与你一同追踪,苹果隐私新政上线半年期间,对脸书造成了什麽影响,以及脸书如何调整脚步、全力应战:

一、概念回顾:iOS 14 隐私更新,是什麽?

在进入正题之前,让我们先花点时间回顾 iOS 14 隐私更新的具体内容:过去,iOS 系统「默认」每位用户都同意应用程式搜集自身的「广告识别码(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,简称 IDFA),如果用户不愿意和应用程式商共享自己在应用程式中的行踪,则必须手动进行关闭;与此相对,为加强用户隐私保护,ATT 架构规定,每个应用程式都必须主动、事先徵求用户的同意,才可以搜集该用户的 IDFA。

具体来说,应用程式必须在用户使用 APP 时,跳出视窗,请用户选择是否同意与该应用程式分享自身的网路行为与资料;若是用户点击不同意,则 Apple 将禁止该应用程式蒐集大部分的数据。此一更新实施後,可预期有显着比例的用户将拒绝与应用程式共享资料,也代表着应用程式将难以了解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,以及其与广告互动後的行为;基於此,Apple 同时推出了 SKAdNetwork 2.0 作为解决方案,来处理无法获取 …

2022 1 月 10 By astrill可以几个人一起用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unsplash

文/鲈鱼

在这扇窗子面前坐了602天之後,我终於第一次回到办公室上班。回去是想看看老朋友,也顺便给点面子。结果老朋友没看到,面子给了也没人知道。

从七月1号园区就开放回来工作,也许是试水温作为下一步计划的蓝。当然这是自愿。最早说是九月1号全面回来上班,後来延到十月,现在延到明年一月。这一延再延,也许是为了疫情,也许是为了不愿意告诉我们的原因。而这个现象在矽谷非常普遍。

Image Source:方格子/鲈鱼

要回去当然是还是回到原本属於自己的那个老座位。走进办公室就像进入一座鬼城,那层楼有近两百个座位,那一整天包括我在内,只有两个人,我比在家工作还要寂寞。老早就在媒体上看到矽谷没人要回去上班,现在多少得到一些印证。

厕所的感应器又恢复到以往的敏捷,里面也又播放着轻摇滚,拿铁跟卡布奇诺仍是一大早就在准时那儿等着顾客上门。中午跑一趟餐厅更让我感动⋯⋯所有的餐点都是两块钱一份,餐厅的服务人员比员工还要多,大家全部戴口罩,对每一位顾客都非常亲切地招呼。

回到过去专门用来给员工休息和自习的楼层,里面仍摆设着雅致的沙发、高脚工作枱和吧枱,就像IKEA的陈列室。这里提供自取的烈酒和高档零食,可是一整天没有一个人走进来。好像有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在那儿等你来,可是没人知道,也没人在乎。

这里的工作空间是家里的几十倍大,网路永远不会断,也绝对比家里安静。如果需要开会,所有的会议室都已经升级为 Zoom 的专用会议室。

可是这样的办公环境为什麽没有人愿意回来?

Image Source:方格子/鲈鱼

史无前例的抗拒潮 

距离明年必须全体回到公司上班的日子只有不到两个月,可是民调显示只有19%的人愿意每天回来上班。剩下的81%有一半希望永远在家工作,一半愿意弹性回来。矽谷在乎数字,如果有一半的员工不愿意回来,两个月後要如何收场 ?私下问过的同事几乎都不愿意回来,问到如果必须要回去怎麽办,答案只有「换工作」三个字。事实上很多人根本不用等到那一天就先跳槽了。现在市场好得很,早点跳先抢好的,免得到时候挤破头。

当然每一个人不愿意回来的原因都不尽相同,这些後面我会归类讨论。

总之,看着拒不回办公室的浪潮日渐升高, Google、Facebook、Apple、亚马逊、微软⋯⋯每一家都把必须回到办公室的日子一再向後推延,话也越说越软。亚马逊才宣布不再坚持必须回来上班,把这个烫手山芋推给各个部门自行决定。

这个现象已经在矽谷全面发酵,最後被迫改变的不会是员工,而是雇主。这是一场科技公司史无前例的员工革命。

综合几篇报导的重要数字 ,我们就不难了解革命是不是真的正在酝酿中:

◆疫情之前 70% 的科技公司都要求员工必须全面在公司上班。

◆现在有几家公司仍旧坚持不得而知,但很快就必须要公布答案。

◆如果雇主加薪三成鼓励员工回来,67% 的员工会选择「不必了」。

◆如果雇主强制规定回来上班,50% 的员工说他们会辞职。

这麽大的变化在两年前是没有人能够想得到的。到底是什麽力量在过去的20个月改变了这一切 ?

答案是「成果」两个字。

不要再跟我谈生产力

过去矽谷大型科技公司一直不敢全面推行长期在家工作的原因,是担心产能会受到影响。除了个人生产力,矽谷更在乎的是整合、沟通与群策群力,这些都非常需要面对面在同一个空间里建构──但是这个理论从来就无法证实,也无法实验,以至没有公司敢冒风险去挑战。直到疫情来袭必须全面一夜净空,在完全没有准备,毫无测试也毫无讨论空间的情况下,矽谷的办公室一夜之间全部空了,可是一切仍需照常无缝运转──这些,每一家都做到了。这长达20个月的测试到今天都没停,没有人敢否认这样的测试够长、够彻底、够有说服力。

结论是:产能不但没有受到影响,每一家科技公司业绩跟股票都爆涨。所以员工都开始质疑:为什麽我不能用这样漂亮的成绩单来交换自由?

的确,在家工作沟通方面仍会有一些损耗,可是这些都已经用加长工时补齐了。以前下班就走人,人去楼空之後别人也不好意思继续追杀到家里。现在没有下班这件事,那些没有了结的事也就不知不觉在晚饭後继续悄悄进行。所以严格地说,损耗的代价已经由员工承担了,只要按时交出成果,只要公司达到预期业绩,过去那一套妨碍产能的陈腐理论就不应该再成立。所以你没有理由要我回来。…

2022 1 月 10 By astrill是什么软件 0 comment

Image Source:facebook/Roblox

文/周筱琳

看好Metaverse(元宇宙)前景,Facebook改名成Meta,启动万人徵才计画,在第四季财报会议中提到,将在今年投资100亿美元於公司的AR、VR部门「Facebook Reality Labs」。

Facebook在VR、区块链和NFT领域的强烈野心虽然大家都可以看得见,但现阶段在Metaverse领域里有两个重要游戏竞争对手是Roblox和Fortnite,Roblox虽然成立於2004年却在疫情期间爆红,今天就要带大家一同探讨Roblox这家公司做什麽、商业模式与营收来源、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危机。

Image Source:facebook/Roblox

今年春天刚上市,Meta最大元宇宙竞争对手之一

Roblox总部位於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,由David Baszucki和Erik Cassel共同创立,Baszucki毕业於斯坦福大学并获得电气工程学位,在两人开发了物理教学软体後,Roblox因而诞生,可惜的是Cassel於2013年去世。

Baszucki在Roblox上市之前参与了向第三方出售可能价值数亿美元的股票。去年,他在加利福尼亚注册了Baszucki Family Office,该办公室由一个信托管理,该信托持有他在Roblox12%股份的一半左右。

在一次与外媒采访,Baszucki也说道,「Roblox的下一步是统治世界!我们从我们自己的世界开始……」。

Image Source:facebook/Roblox

一个自给自足的青少年游戏平台Roblox

Roblox是Apple平台和Google平台上最赚钱的App之一。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的百万游戏中创建自己的角色,设置不同类型的游戏内容,比如创建一个舞台邀请大家一起跳舞、开发无人岛闯关游戏、开设餐厅共同经营等。

随着疫情的蔓延,学生们宅在家里寻找娱乐的时间变多,因此其估值、收入和用户群都在增长。9到12岁的美国儿童中有三分之二使用该平台。在疫情期间,许多大型活动不得举办,因此更增加活跃人数,用户甚至在平台上虚拟举办毕业典礼、庆生会等。

Roblox并不是一款游戏,而是一个汇集着成千上万个小游戏的平台,任何用Roblox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小游戏并赚取收益。

该公司将虚拟交易收入的30%分成给开发者,在平台上大家都使用一种叫Robux的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和买卖。

2020年,超过1250名游戏开发者赚到了价值至少1万美元的Robux,这种虚拟货币可以转换成现金;超过300名开发者赚了10万美元或更多。

Image Source:facebook/Roblox

Roblox创作者可以与其他用户分享他们游戏,在亚马逊的Twitch等串流媒体平台上推广他们,以增加曝光度。

Roblox的Metaverse愿景是为沈浸式共同体验创建一个平台。

Metaverse相当於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,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拥有一个「Avatar(化身)」,可以进行一切的社交与生产生活,做任何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做的事情,最关键的是元宇宙会以各种无法预测的方式与现实世界互动。

Roblox的Metaverse愿景是为沈浸式共同体验创建一个平台,在这个虚拟的3D环境中,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小游戏进行互动、交流、联系、交友和学习。建立一个基於共享经验的丰富社区是这一愿景的核心。

Roblox相信Metaverse适合所有人,因此它们创造的沟通能力也必须适合所有人。不同的用户会根据他们的上下文有不同的通讯需求,当实现这一愿景时,Roblox正在深思熟虑地确保通讯安全。

未来还有许多困难等着Roblox

Image Source:facebook/Roblox

华尔街分析师预计Roblox的全年收入将增长186%,达到26.5亿美元。但他们也预计,随着疫情结束,在家使用游戏平台的人会减少。2022年公司营收仅增长19%至31.4亿美元,同比面临困难。

去年,Roblox还支付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开发者交易费,另外随着云基础设施成本的上升,Roblox的净亏损也仍在扩大。

最近几天,Roblox甚至当机了三天。一些Roblox玩家推测可能与美国知名快餐连锁店Chipotle发起的一项行销活动有关。作为游戏中万圣节活动的一部分,Chipotle将在Roblox上赠送价值100万美元的免费墨西哥卷饼。该体验於美国东部时间10月28日下午6:30上线,这个时间点恰巧发生在Roblox大当机之前。

不过,Roblox很快在Twitter官方帐户说,我们知道这次中断与平台上的任何特定体验或合作夥伴关系无关。

未来Roblox势必会遇到更多打着元宇宙概念的竞争对手出现,持续开发及打造好的用户体验,是Roblox在现阶段需要好好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。…